冰酒之恋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食用冰块的行业资讯~
又到了炎炎夏日,冷饮成为了盛夏必备。其实,这不仅仅是现代人的享受,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商周时期,“吃冰”这个痛快消暑的想法就已在人们脑海中产生。
今天这期,和大家聊聊古人们吃冰食、喝冰饮的那些事。
商周就开始藏冰、用冰据文献记载,.早在我国商周时期,就已有了贮藏与使用冰块的传统。西周时,官吏“凌人”负责将冰块藏在专门的冰窖(即“凌阴”)中,并适时取冰供王公大臣们使用。
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里,“二之日凿冰冲冲,三之日纳于凌阴”一句正是记录了农人们挖冰和贮存冰块的工作情况。周人用冰,主要用于祭祀:在仲春时节的祭祀活动中,冰块可以保证祭品的新鲜,表达人们对神灵的尊敬。
而开始食用冰块或冰镇饮料的记载,则.早见于春秋战国。
《楚辞》言:“挫横冻饮,酹清凉些”,王逸注释说:“言盛夏则为覆蹙干酿,捉去其糟,但取清醇,居之冰上,然后饮之。酒寒清凉,又长味好饮。”意思是:夏天的米酒过滤后,用冰块进行冰镇,是清凉好喝的一种饮品。“冰镇米酒”便成为了战国时期王公贵族的享受。
如何制作冰镇米酒呢?这离不开古代的一种工具——冰鉴,典型如吴王夫差鉴和曾侯乙青铜冰鉴。冰鉴就好像一个冰酒器,器身是方形的,中间放置铜壶与铜勺:人们在鉴与铜壶中间放冰块,让壶内美酒尽快冷却,再用铜勺舀出食用。
冰鉴与内部结构图
自此之后,食冰、用冰一事变得越来越常见,冰食制品也愈发丰富起来。
琳琅满目的冰制饮料
在食冰传统中,.基础的种类是仅食用冰块或冰水。宋徽宗曾因为吃冰太多,导致脾病,要再以冰块煎药的特殊疗法才能治好。可见在盛夏之时,连皇帝也要食冰来消暑去热。
除此之外,各式各样的冰制饮料也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唐代出现了冰屑麻节饮、冰镇葡萄酒、冰镇蔗浆等饮品。但当时的冰块价格高昂,有“价等金璧”的说法,是只有贵族和富商才可以消费的产品。连..大诗人杜甫在丈八沟喝到冰水,也用“公子调冰水,佳人雪藕丝”记录下此事。
大约到了唐末时期,随着对硝石的开采,夏天可以用硝石吸热制冰,平民百姓也慢慢有了更多享用冰块的机会。
宋代民间售卖“冰雪”,冰制饮料更是空前盛行了起来。漉梨浆、金桔团雪泡、冰雪冷元子、甘草冰雪凉水、雪泡缩脾饮、雪泡梅花酒……都是宋代的夏日冷饮。
以上内容总结希望能够对各位有所帮助~